不惑之年是几岁

2021-10-14 16:28:44

不惑之年是几岁

  不惑之年是40岁,形容人到中年(四十岁)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。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《论语》选自《论语·为政篇》。意思是指人到中年(这里中年指四十岁),经历了很多事,也想通了很多事,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。

  《论语·为政篇》原文

  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。

  翻译

  孔子说:“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等先王之道。认真研究历史,用心学习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书》等文化。

  三十岁时,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,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。

  四十岁时,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,故能信道不疑。虽听到各种议论,也不疑惑动摇。

  五十岁时,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。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,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、传道。

  六十岁时,一听别人的话,就能准确的理解,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。如果他的话有错误,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,为什么错。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。别人提出的问题,我也能立即回答。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。

  七十岁时,天在我里面,我在天里面,天与我同在,天与我合一。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、法则。

  不惑之年的名词解释:

  “不惑”指遇到使其能够时能够明辨不疑,原意指对于仁义礼有了完全的了解,不再疑惑。现今多用“不惑”或“不惑之年”来指人到了四十岁的年龄。

  “四十不惑”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,就不会因为无知而困惑,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,往往都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把握和理解。此外,四十不惑也指人到了四十岁时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、疑惑的了。

  不惑之年的出处:

  《论语·为政篇》中记载:“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故后人遂用“而立之年”、“不惑之年”、“知命之年”等来作为年龄称谓。不惑之年即四十岁。

  不惑之年的故事:

  孔子在齐国居住了三年,一心希望能为齐景公服务,让其接受自己的“仁政”思想,但为齐相晏婴所阻,感到非常失望,于是返回鲁国重新拿起教鞭,以做学问和教书育人来弥补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,也因此而领悟了更多的事理,那时正是孔子四十岁左右的时候,所以孔子才发出“四十而不惑”的感慨。也因此才有了《论语·为政篇》里的:“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
本文出处:https://m.huguan123.com 虎观百科

热门推荐
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
图文
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
在古代,人们常将立冬分开来理解,“立”表示开始,“冬”表示结束,意思是秋收的季节结束,要开始将收获的果实保存起来准备过冬了,而现在大多将立冬理解为冬天即将来临。在立冬之后,天气会逐渐变冷,万物萧瑟,日照时间开始缩短,夜晚逐渐变长。
发布时间:2021-09-24
赞美兰花的经典诗句
图文
赞美兰花的经典诗句
赞美兰花的诗句有很多,爱兰:不是生来偏爱兰,缘于神姿自天然。心逐碧草摇清风,嗅得幽香沁心田。寻兰:心仪兰花爱意浓,山中寻踪乐春风。攀登危岩拨荆棘,一见芳姿露笑客。采兰:云遮雾罩溪水潺,登高攀崖觅幽兰。采取奇草花悦目,忘尽饥饿和严寒。
发布时间:2021-09-24
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
图文
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
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是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。秦国灭六国的战争也叫做秦国统一战争。
发布时间:2021-11-03
Copyright © 2017 - 2019 虎观百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7044743号-5
DedeTag Engine Create File False